联系方式
电话:010-6526.5956
E-mail:ao1934@126.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世界知识出版社有限公司A座106、108室
邮编:100010
 
图书推荐
 
印度对华战争(关于1962年印度对华战争的经典之作)
 
 
印度对华战争(关于1962年印度对华战争的经典之作

 

基本信息

•作者:[澳]内维尔·马克斯韦尔著; 陆仁译.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0月第一版  202410月第一次印刷

•开本:精装16

•规格:170mm *240mm *29mm

•页数:476

•定价:78.00

 

著者介绍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1926—2019)生于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1955年任《泰晤士报》外交记者,1959年任该报驻南亚记者,常驻印度新德里。当时正值中印边界争端日益激化和印度对华战争爆发的前后。在此期间,他同印度军政官员接触频繁,搜集了很多印度政府的内部材料,对当时印度局势的发展和中印边界争端有过不少报道。在随后三年里,他仍以印度同中国的争端及其所派生的各种问题为主要课题。1967年,他回到伦敦,专研有关中印边界历史和中印边境冲突等问题,并着手写作《印度对华战争》一书。1970年,该书英文版面世。

 

译者介绍

 

陆仁1970年年底,毛泽东主席从《参考资料》上看到《印度斯坦时报》刊登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部分章节的摘要,认为很有价值。经过与周恩来总理商议,当即决定翻译出版该书的全本,特别指定外交部组织成立专门的翻译班子。因为是六个人协同工作,故署名陆仁,即六人。他们分别是:

周南1927— ),祖籍山东曲阜,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外交部一等秘书、参赞、副代表(大使衔)、部长助理、副部长,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柯柏年1904—1985),生于广东省潮安城(今潮州市湘桥区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外交部美澳司司长,中国驻罗马尼亚共和国大使、中国驻丹麦王国大使,外交协会副会长、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译著有《哥达纲领批判》《帝国主义论》《农业税的意义》等。

龚普生1913—2007),安徽合肥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领导下,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统战工作。历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司长,首任中国驻爱尔兰大使,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中国妇女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候补代表,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田进1924— ),上海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三等秘书、二等秘书,外交部办公厅专员,秘书处综合组组长,国际司副司长、代司长,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副代表(公使衔),驻瑞士大使。

葛绮云1926— ),复旦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分配至外交部,曾在国际司、驻美大使馆工作。她是新中国第三任驻美大使韩叙先生的夫人,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员。

吴景荣1915—1994),浙江平阳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外交部优秀党员,并任全国政协第五、第六、第七届委员,外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院校学衔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外交学院教授。

 

内容介绍

1970年年底,毛泽东主席从《参考资料》上看到《印度斯坦时报》刊登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部分章节的摘要,认为很有价值,经过与周恩来总理商议,当即决定翻译出版该书的全本,特别指定外交部组织成立专门的翻译班子,署名陆仁,即六人

《印度对华战争》一书回顾了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演变和印度边境政策的形成过程,着重叙述了印度方面如何一步步走上同中国对撞的道路,触发了边境战争,以及印军失败的全过程和停火以后印度局势的变化。该书明确指出,冲突是印度政府推行前进政策的结果。

该书出版后反响强烈,被认为是可信度很高的权威著作。基辛格读了此书后,称其改变了他对中国人的看法,“意识到中国人是可以打交道的”。该书中译本首度发行后,在197111月,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在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722月,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宴会上,通过翻译对他说:你的这本书揭示了事实真相,中国从中获益。

迄今,该书仍然是研究中印边界问题以及中印关系走向的经典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重磅推荐

 

所谓中国的“扩张主义”,一直是美国对华实施遏制政策的理由。196210月,中国对印度发起的突然攻击被印度称之为无缘无故的侵犯,更进一步强化了美方认为中国是扩张主义者的印象。但这一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支柱却被内维尔·马克斯韦尔(通过《印度对华战争》一书)认真地进行了一番考据,最终被打得粉碎并抛到了九霄云外。该书堪称国际问题研究的一堂实物教学课。

 ——费正清《中国如何具有攻击性?1971422

 

印度企图在中、印都宣布拥有但由中方有效军事实控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前哨站。中国领导人的战争决策是对印度前进政策的回应。

——约翰·加弗 美国政治学家

 

该书驳斥了当时广为流传的说法——战争是中国背信弃义和扩张主义的产物,反倒证明了是印度引发了这场战争,因此是“印度的对华战争”。(本书出版后)印度政府指控作者触犯保密法并将其驱逐出境。该指控直至8年后才予撤销。

——维基百科

 

事实证明,所有关于中国“无缘无故侵犯印度”的说法都是彻头彻尾的谬误,印度才是1962年战争的挑衅者。当年基辛格还在北京期间,周恩来就托人给我捎来口信,表示基辛格当时对他说:“读了《印度对华战争》这本书,我意识到中国人是可以打交道的”。

周恩来曾和我说:“你的这本书揭示了事实真相,中国从中获益”。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2014331日接受《南华早报》专访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印度对华战争 /[澳]内维尔·马克斯韦尔著;

仁译. -- 北京 :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24.10

ISBN 978-7-5012-6761-3

. ①印…Ⅱ. ①内…②陆…Ⅲ. ①中印边界问题

-研究Ⅳ. D823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2024)065736

 
 
公司介绍 | 帐户信息 | 招聘信息 | 企业邮箱 版权所有:北京世知东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249号   京ICP备09014485号
电话:010-6526.5956 E-mail:ao1934@126.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世界知识出版社有限公司A座106、108室 邮编:1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