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一个外宣人见证中国崛起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解说者,告诉全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基本信息

·作 者:唐书彪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第一版  2017年12月第一次印刷

·版本:第1版
·开本:1/16

·定价:52.00元

 

一句话推荐: 

他是一位擅长讲中国故事的人!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的经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解说者。

以更自信的姿态,告诉全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外宣工作30年来的部分作品。这30年正是中国快速改革发展的30年。作者既是改革开放的经历者和见证者,更是记录者和解说者,他坚持用自己的爱心、真心和细心不懈怠地讲述中国故事,用外国人乐见易懂的方式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这本书既是作者交出的一份连续做了30年的作业,更是作者向外宣前辈的致敬。这些前辈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出了艰苦努力和成功示范,正是受了他们的引领和昭示,中国对外宣传的后来者才得以继续前行。

 

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总编辑陈日浓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唐书彪,湖北人。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长期服务于由宋庆龄创办的多文种对外宣传杂志《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曾先后担任今日中国杂志社副总编辑、常务副总编辑、代总编辑和总编辑。高级记者。

   

编辑推荐

书中收录的作者的第一篇文章写于1987 年年初,距离今天最近的一篇文章完稿于2017 年年初,时间跨度长达30 年。

作者用脚写稿,有时候像显微镜一样,抓住一个小人物一个小事件,工笔描画,有时候又像放大镜一样,肚里装的是天下一体的格局。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故事,告诉世界还有国人,中国是如何一步又一步慢慢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在故事里我们也读懂了一个中国人的赤子之心。

本书适合关心中国发展、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大众读者阅读,也适合于新闻传播、国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专业的学生、教师和研究者,以及新闻媒体特别是对外传播媒体业界人士和其他相关领域的读者阅读参考。

 

大家推荐

与唐书彪30 年前刚刚投身外宣时大不相同,今天的中国已经历史性地站到了世界舞台中央。一带一路建设更需要中国主动讲述好自己的故事。我国的国际传播面临更好的机遇,更现实的挑战。我相信,《中国故事:一个外宣人见证中国崛起三十年》作为我国的对外传播的研究与实践的一个结晶,必定引导更多的年轻外宣人早日成熟,挑起阐述中国的大任。

——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 黄友义

 

这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记录了一位对外传播人30 年艰辛而多彩的人生足迹。万里传播,始于足下。深入生活,乐于跋涉,采集第一手生活信息,这是新闻传播者的基本功,也就是新闻老前辈所言,记者是用脚写稿的。作者在书中收入的新闻作品,不仅表明一个勤奋记者的足迹,更重要的是从一个侧面印记了国家及中外交流30 年间的变迁。

——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总编辑 陈日浓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故事:一个外宣人见证中国崛起三十年/ 唐书彪著.

—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12

ISBN 978-7-5012-5610-5

Ⅰ . ①中… Ⅱ . ①唐… Ⅲ . ①中国经济—经济发展—概况 Ⅳ . ① F1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7)第 263291 号中

 

 

 

用心、细心、真心、爱心

传播中国的使命感

前言 不负初心

 

·世界

我们的阿拉伯读者

《金字塔报》怎样看中国

中国进步的秘密是什么

埃及人为什么批评中国

现在推进中墨双边贸易有点难

欧阳民:致力于中墨文化交流的热心人

路易斯:情定中国三十年

萨卡特卡斯:希望同中国开展更多的合作

中墨需要增进相互了解

祝愿中国向上和向前发展

坎昆观察:中国为什么要“始终坚持”

坎昆会议:只有合作才能成功

坎昆,会场之外的感受

中国在坎昆发挥积极作用

雅典印象

智利,中国亲近的伙伴

 

·中国

回忆衍圣公孔德成

畅游在父辈生活过的土地上

画家姚迪雄

大别山人初尝温饱

三峡工程:妥善安置移民

蔡冠深:经商·议政·热心公益

建设中国的西部“硅谷”

合肥高新区:留学人员大显身手

淅川库区移民情

敦煌的保护、研究与对外交流

夜访田陈李

 “草莓皇后”蒋秀芝

一个大国的伟大抱负

中国为未来五年描绘新愿景

 

·读者

依法经营:谷歌不能例外

GDP,数字不说明所有问题

上海世博会,相互学习的场所

世行改革,只是一个艰难的开始

ECFA,影响超越台海两岸

中非关系,需要客观评价

推动中法关系向前走

外国记者可以到西藏采访

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公害

中国内地人怎么看香港“占中”

中国人不爱喝茶了吗?

中国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吗?

中国人可以信教吗?

中国年轻人真的很物质很肤浅吗?

 

·外宣

中国媒体是否丑化或美化美国

中国的对外传播(节选)

中国媒体现状(节选)

对外传播:主动才会有效果

对中国期刊本土化目的和途径的再思考

努力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

气候·传播·中国形象

增强政治意识,把好舆论导向

解读中国发展背后的原因

媒体在中德关系中的作用

媒体应该促进中印两国民众加深相互了解

感受宋庆龄与爱泼斯坦的真挚友情

金仲华是新中国公共外交的先行者

对外传播需要把握好几个度

继承宋庆龄办刊思想,努力提高办刊质量

上一个:《女人的活法:芳姐细讲<女论语>》(传承中华女子精神,做..
下一个:《师德师范师道:给老师的十二堂国学课》(第2印)(世上没..
版权所有:北京世知东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249号 京ICP备09014485号-2
电话:010-6526.5956
E-mail:ao1934@126.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世界知识出版社有限公司A座106、108室 邮编:1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