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的中国观》(汤因比在中国所见到的,就是中国文明的伟大及其所具有的将来性)

基本信息

·作 者:(日)山本新等  吴栓友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2月第一版  2018年10月第二次印刷

·版本:第1版
·开本:1/16

·定价:30.00元

 

一句话推荐: 

这本书确实会给中国人、给全世界人带来信心。中国人崛起不是灾难,是给全世界带来安定。

 

内容简介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其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汤因比的中国观最初成形于1931年出版的《中国之旅见闻录》,最终成熟于1972年出版的《历史研究(插图本)》。他看到了中国文明的伟大及其所具有的将来性。正如本书序言作者杜车别所说:“在他看来,西方近现代几百年的领先,并不应该被赋予特别的、绝对的意义。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的沉浮起落是很正常的事情。人类历史的发展应该是多线式的,而不是单线式的。多元并行发展的各个文明都有其价值。把当前时代和西方国家当成人类历史的顶峰,不过是一种幻想。在这种思路下,汤因比也谈及对中国的一些看法,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对世界可能的贡献寄予期望。

今日的中国已然历史性地站到世界舞台中央。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本让人增长信心的书。对传统文化有信心,对国家民族有信心,并且也给全世界人信心。这信心是什么?这个世界还会和平吗?中国人起来了就能。中国人崛起不是灾难,是给全世界带来安定。

本书由《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元亨论:祛除中国人的思想自卑》作者杜车别作序。

 

译者简介

吴栓友,1971年生于北京,获大阪府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日本思想、伦理学。

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和辻哲郎的身体观》一文获河南省201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科研项目“明治后期思想文化研究”、“和辻哲郎的宗教思想”获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等奖。

主持科研项目:关于和辻哲郎文化观的研究、明治文化的传承问题——以京都学派为中心、日本明治文化的变迁问题研究、和辻哲郎的国家论、西田几多郎的场所哲学研究等。

译著《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的中国观》2018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编辑推荐

中国的崛起,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也是坐标式的大问题,尤其是作为中国人,如果你在读书,在思考,就绕不开这个问题。

 

美国弗里德曼写过一本著名的书,叫《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这本书获《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图书排行榜第一名。弗里德曼曾在台湾做了一场演讲:“如果再过几百年,我们回头再看21世纪前十年人类的历史,真正重要的历史事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政府决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果时间再退几十年呢?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来到中国实地考察,见到了中国文明的伟大及其所具有的将来性,中国观初步形成并最终成熟。他对中国为未来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给世界以安定和平寄予了殷切希望。那个时候,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荒诞,而中国今天的现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吧。

 

本书依据的全部是汤因比的发言,来自他的著作,在报纸、杂志发表过的文章。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言论,全部收集在这本书里。对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稳定性、延续性,政治、文化统一的技术和经验,中国与其他文明比较之差异及其优越性等,也都有精辟的阐述。

 

汤因比曾说:“来世,愿生在中国!”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觉得骄傲,我们生在中国。

 

内文摘选

汤因比在中国所见到的,简而言之,就是中国文明的伟大及其所具有的将来性。

 

中国是真正的文明国家,只有中华文明,才能真正给予世界永久的和平。未来的人类社会不是武力和军事,不是民主和选举,不是西方的霸权,而是文化引领世界,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人类的出路在中国文明。

 

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一贯性,数亿人数千年在政治、文化上团结在一起。他们展示出了这种政治、文化的统一技术,并拥有以此获得成功的极为珍贵的经验,而且那种统一化倾向正是当今世界绝对必要的需求。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世界,作为自我完善的不灭的世界,到十九世纪为止一直都领先于其他文明。在以全球化为形态的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的是中国,中国是能给未来世界以安定的秘藏巨大可能性的国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的中国观/(日)山本新等编;吴栓友译

—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2

ISBN 978-7-5012-5496-5

Ⅰ.①未… Ⅱ. ①山… ②吴…Ⅲ. ①中国—研究

Ⅳ. ①D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20748号

 

目录

 

推荐序(杜车别)

 

 

第一部分 对当代中国的期待

第一章 汤因比与罗素的中国观(谷川彻三)

一、致汤因比的信

二、我的提问——世界政府与大一统国家的关联

三、汤因比在《历史研究(插图本)》中的回答

四、未来的大一统国家的特色

五、与过去的大一统国家的区别

六、中国是世界政府的核心

七、西方是分裂的,中国是稳定的

八、中国走的是不过分工业化的中道

九、汤因比与罗素的中国观基本一致

十、年轻中国的前兆

十一、我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第二章 发展迟缓的有利性(山本新)

一、自我毁灭性的工业化未来

二、中国的迟缓潜在的意义

三、建立在当地传统上的中国文明

四、有利的农业模式

 

第三章 世界史的重组与中国文明(吉泽五郎)

一、对非西方文明的期待

二、中国文明的振兴

三、日美关系与日中关系

四、汤因比与罗素

五、日本的亚洲观

 

第四章 第三世界的文明与革命(小林多加士)

一、当代世界形态的特征

二、文明论的回顾与展望

三、鲜明猛烈的人类学批判

四、文明与革命的辩证法

五、霸权主义与第三世界

 

第二部分 中国史观

第五章 汤因比与中国的思潮(谢世辉)

一、汤因比的中国礼赞论

二、汤因比主张的背景

三、“反动”的儒家

四、大同思想

五、执政为民

六、依于道德的政治

七、根深蒂固的现实主义与合理主义

八、顺应自然的思想

 

第六章 汤因比的中国模式论(木村隆一)

一、关于模式

二、中国模式的设定

三、连续与断绝

四、关于希腊- 中国合成模式

五、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

 

第七章 汤因比的新人类史与其中国史观(平田家就)

一、《人类与大地母亲》的特色

二、中国文明中的哲学与宗教

三、科举制度与其历史意义

四、中国的政治统一及其在文明论上的意义

五、对当今中国及其未来的期待

六、威尔斯与汤因比

 

第三部分 中国的欧化

第八章 汤因比眼中的西欧和中国(秀村欣二)

一、引言

二、近代以前的西欧与中国

三、明代西欧的冲击与中国的反应

四、清初西欧的冲击与中国的反应

五、清末西欧的冲击与中国的反应

六、结语

 

第九章 土耳其与中国:一九二九年(堤彪)

一、汤因比首次访日与欧亚大陆见闻录

二、土耳其与中国的比较

三、结语

 

第十章 汤因比的高级宗教本质剥离论(井手胜美)

序言

一、东印度巡察使范礼安的传教政策

二、汤因比的高级宗教本质剥离论

三、汤因比从基督教中心史观向高级宗教中心史观的转变

四、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与中国基督教会

 

译后记

参考文献

 

 

 

上一个:《中华孝道故事》(入选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
下一个:《元亨论:祛除中国人的思想自卑》(对传统思想尤其是儒..
版权所有:北京世知东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249号 京ICP备09014485号-2
电话:010-6526.5956
E-mail:ao1934@126.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世界知识出版社有限公司A座106、108室 邮编:100010